高盛研究 (Goldman Sachs Research) 分析師 Lina Thomas 表示,到 2026 年中期,金價將進一步上漲 6%,因為來自關鍵買家群體的新需求,將推動黃金價格創下新高。
Thomas 領導的研究團隊預計,到 2026 年中期,金價將上漲至每盎司 4,000 美元,此一新預測的主要驅動力來自「各國央行的強勁結構性需求,以及美國聯準會 (Fed) 的寬鬆政策」,後者將支撐黃金 ETF 的需求。
報告將黃金買家分為兩大類。第一類是「信念驅動型買家」(Conviction buyers),包括中央銀行、交易所交易基金 (ETF) 和投機者。他們往往基於對經濟的看法或避險需求而持續買入,不太受價格影響,其資金流向主導了價格趨勢。高盛指出,這類買家每淨買入 100 公噸黃金,約對應金價上漲 1.7%。
第二類是「機會主義買家」(Opportunistic buyers),例如新興市場的家庭用戶,他們只在認為價格合適時才會進場,因此可能在金價下跌時提供支撐,在上漲時形成阻力。
在眾多買家中,中央銀行的角色尤其關鍵。報告指出,自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其外匯存底被凍結後,各國央行,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央行,購買黃金的速度增加了 5 倍。高盛認為這是一種「儲備管理行為的結構性轉變」,預計短期內不會逆轉。
研究團隊的基本假設是,官方機構的黃金積累趨勢將再持續 3 年,因為新興市場央行持有的黃金比例仍遠低於已開發市場的同行,並且正透過增持黃金作為更廣泛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。
世界黃金協會 (World Gold Council) 的最新調查也支持此觀點,95% 的受訪央行預計未來 12 個月全球黃金儲備將增加,43% 的央行計畫增持自家黃金,創下 2018 年該調查開始以來的新高,且沒有任何央行打算出售黃金。
雖然今年 7 月央行的黃金購買量 (64 公噸) 低於高盛預測的每月 80 公噸,但分析師認為這符合季節性模式,夏季購買通常會放緩,並從 9 月開始加速,因此整體展望不變。
除了央行,大型投資者的投機性倉位也顯示出對黃金的顯著看漲情緒。報告提到,在期貨與選擇權交易所 COMEX 上,黃金淨多頭部位處於 2014 年以來的第 73 個百分位數,顯示投機者正大量建立多頭倉位,押注金價上漲。
高盛同時建議投資人,應透過黃金等大宗商品進行多元化配置,以防範意外的金融市場尾部風險。
報告解釋,當全球政策不確定性升高,或經濟受到供應衝擊 (如能源供應中斷) 時,傳統的股債投資組合在應對停滯性通膨方面保護不足。歷史可為鑑,例如 1970 年代,美國政府的大規模支出和央行信譽下降引發通膨,金價隨之飆升,因為投資者尋求「體制外的價值」。
不過,分析師 Thomas 也提醒,大量的黃金多頭倉位「增加了戰術性回檔的風險」,因為投機者的淨押注隨著時間推移有回歸均值的趨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