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憧憬美國聯儲局9月份大手減息,美滙指數回軟,中國國債息向上,多項因素推動人民幣中間價及收市價昨日同創逾10個月高位。
人民銀行昨開出中間價7.1029,較路透預測強約290點子。有交易員表示,即使資金炒作美國可能大手減息,但非美貨幣表現欠佳,限制在岸人民幣(CNY)升勢,昨收報7.1321,較前一交易日高57點子。
中金報告稱,未來滙價走勢將取決於內部及外部因素,如果屬利好,兼推動滙價與中間價上升的循環,人民幣滙率有望持續升值,否則將保持偏低波動。
人民幣中間價已創逾10個月高位,未來或保持在偏強水平,巴克萊報告指出,自8月底開始,中間價由7.3水平升至7.1左右,顯示官方有意在閱兵活動前提振滙價,估計10月1日國慶前,中間價會維持在7.1至7.11之間。
另一個左右CNY的因素為美元滙價,澳新銀行提到,最近日本、法國和英國都面對政治緊張問題,作為傳統資金避風港的美元會有一定支持。
此外,人行行長潘功勝出席國際清算銀行行長例會期間,分別與歐央行行長拉加德、瑞士國家銀行行長施萊格爾、匈牙利國家銀行行長沃爾高,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,並就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及雙邊金融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。
中歐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或450億歐羅,協議有效期3年;中瑞協議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或170億瑞士法郎,有效期5年;中匈協議400億元人民幣或1.9萬億匈牙利福林,有效期5年。
|